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带来了空前的冲击,建筑经济不可能独善其身。进入2009年之后,我国建筑业在严峻环境下危中求进,在积极变化中抢抓机遇。综观上半年全国建筑经济形势,呈逆势而上,全线飘红的可喜景象,分析下半年建筑经济形势,展现出一幅企稳回升,破茧化蝶的壮观态势。
一、上半年:逆势而上,全线飘红
去年春夏之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疯狂肆虐、持续蔓延带来的冲击,面临诸多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全国建筑业各路劲旅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扩内需保增长的重大战略部署和相关举措,坚定信心,团结奋斗,狠抓结构调整,建立倒逼转型发展机制,全面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有效遏制了我国建筑经济急剧下滑的趋势,从金融风暴的阴影中逐步走上了回暖增长的新天地。从2008年三、四两个季度的迅速滑坡,到2009年一季度的止滑复苏,直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建筑业完成产值27502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21.3%,其中见诸报端的六省市中,江苏完成建筑业产值352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1%;上海完成1474.57亿元,同比增长26.3%;河北省统计局公布2000家建筑企业完成917.3亿元,该省建筑业协会对全省122家骨干建筑企业统计,完成建筑业产值425.25亿元,同比增长36.6%;福建省完成875亿元,同比增长10.9%;天津完成建筑增加值153.61亿元,同比增长10%;河南省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90.87亿元,实现增加值491.3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4%和28.0%,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达5.5%,建筑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6.4%,比上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从以上数据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国建筑业无论是发达省、市或欠发达地区,上半年增势明显,全线止降回升。
上半年,中国建筑业为何能较快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困扰,快速走向回升轨道,笔者认为,基本原因有三条。
其一,国家抗御金融危机的诸多政策是建筑业逆势而上的关键所在。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回暖,各项经济指标稳步回升。”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39862亿元,同比增长7.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1321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6.6%,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6%,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7%,而基础设施投资(不包括电力)则增长57.4%,这对建筑业所从事的铁路、公路、水利设施、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无疑提供了利好市场。另据了解,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半年国家财政部一改以往中央投资上半年缓、下半年快的惯例,上半年中央计划投资的资金已下达逾六成。再从单项投资看,农村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廉租房等民生工程投资安排的进度也较快。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认为,加大加快投资是我国经济较快恢复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今年上半年中央投资的迅速增长和下达,保证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加快,是推动中国建筑业全线飘红的关键所在。
其二,全行业不等不靠,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积极应对,迎难而上是建筑业上半年平开高走的重要因素。以江苏为例,今年3月江苏省建管局根据国家投资走向及该省企业在基础设施施工方面企业资质较为薄弱的实际,在全国率先出台了《关于全省建筑企业应对金融危机适应国家建设投资方向的临时性扶持措施(征求意见稿)》,并迅速组织实施。大力扶持建筑企业进入铁路、公路、港口、水利、市政、桥梁、航道、输油管道和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工程领域,为89家以房建为主的大型施工企业办理了相关增项专业资质,让他们有平台参与该领域的竞争。实践效果非常明显,上半年江苏完成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1%,其中房建产值只增长3%,非房建的专业领域产值同比增长45%,而基础设施领域创造的产值同比增长100%。江苏省建管局同时根据省政府大力开拓省外市场的要求,上半年先后赴安徽、河南、河北、陕西等省既商谈当地市场的共同开拓,也商讨建筑劳务去江苏企业的引进,并以签订协议的形式固定下来,为江苏企业开拓省外市场创造了良好环境。江苏省建管局还积极推进企业自主研发和科研合作工作,继全省在去年获批49项国家级工法之后,今年上半年又积极向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推荐了61项工法。目前该省已有8家房建特级资质企业具备了有3项国家级工法的新资质标准要求。除江苏省建管局之外,江苏各地级市也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系列规范市场秩序,有利于施工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苏州市建设局出台了《关于为企业做好服务,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意见》,提出24条具体措施,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淮安市建管局针对企业普遍资金紧张的实际,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在去年争取建行授信6亿元的基础上,今年上半年又协调中国银行和江苏银行为40家骨干企业授信13.8亿元。
当然,在应对金融海啸的冲浪中,除江苏以外,其他各省、市、区都先后采取了各有千秋的举措。因此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拼搏,使全行业在2009年上半年再度飘红,发展提速也就理所当然的了。
其三,形成倒逼机制,推进产业转型发展是上半年建筑业交出靓丽答卷的有为之举。金融危机狂潮突袭全球,不仅是对金融企业的裹袭,无疑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也将形成巨大的冲击。以房建为主体的建筑施工企业,其经营专业长期囿于一条道上走到黑,如何利用突然遭遇的困难,建立并形成转型发展的倒逼机制?江苏等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引导企业广泛展开了新一轮的思想大解放,通过现实的困难教育引导企业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让经济规律来决定房建企业的优胜劣汰,重新洗牌;通过政策法规等手段,倒逼行业转型升级,从政策法规上扶新扶高扶优,即扶持高端专业、创新产业和优质运行企业,对落后的粗放型、数量型的发展方式,不仅不予保护,而且启动企业资质动态核查,依法撤回一批不符合资质条件的企业证书;通过深入推进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活动倒逼全行业的转型升级,行业主管部门注意引导建筑企业自主创新,整合科技资源,加快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组织专业技术力量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的开发应用与研制,大刀阔斧淘汰落后的生产技术,淘汰高能耗、高污染、落后的生产工艺。正是这种倒逼机制的形成,使江苏等地建筑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以房建施工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正在向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水利等大土木建筑领域突围,以土建施工为主体的经营门类正在向房地产业、投资业、服务业、制造业、文化产业等诸多领域延伸,以单纯从事施工承包的经营模式正在向以投资、设计、施工、经营、管理等领域的上下游延伸。这些都有效地提升了江苏等地建筑业的运行质量,江苏上半年产利同步增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江苏等地建筑业在经受金融风暴洗礼中初步实现了凤凰涅槃,故能向社会交出一份靓丽的答卷。
二、下半年:企稳回升,继续向好
盘点上半年,我国建筑业的新进展、新突破、新成就给了我们惊喜,给了我们欣慰,同时也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增添了我们加快发展的勇气。展望下半年我国建筑业的生产总量有望创造历史新高,判断依据基于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三驾马车”齐驱,支撑中国经济的企稳回升。
一是进出口拉动。1~7月我国外贸进出口额为11467.1亿美元,同比下降22.7%,可喜的是,从3月份起环比连续5个月出现反弹。国家为了支持外贸企业出口,去年以来一直到今年6月1日,已经7次上调出口退税率,最高的退税率达到17%,进出口形势到7月份已基本好转,7月当月外贸出口1054.2亿美元,今年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已接近去年月度出口的历史最好成绩。据海关预测,下半年比上半年进出口总值将增长20%以上,我国对外贸易反弹回升的局面将继续保持下去,这是对下半年我国经济发展有力的促进,同样是对建筑业的增长提供了驱动作用。
二是消费拉动。1~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648亿元,同比增长1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幅高于去年同期3.7个百分点。党中央国务院为了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其中包括各种减税政策,家电下乡给予13%的政府补贴。2~5月份家电下乡产品的销售量从88万件增加到223万件,上半年销售961万台(件),月均增长36%。生产企业共发货2291万件,月均增长208万件,效果很好。还有汽车销售方面的优惠,形成了汽车行业产销两旺的局面。1~5月份汽车生产和销售同比分别增长11.1%和14.29%,到6月底销售超过610万辆,月均产销百万辆,位居世界第一。促进汽车产销增长的政策因素主要有燃油税改革,购置税减半征收,汽车下乡和汽车报废补贴等政策。国家发改委预计仅仅实行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的政策可以拉动1000~2000亿元的消费,回收各类资源230万吨,稳定和扩大就业5万人左右。此外,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3.4%,带动装潢材料、家具等销售快速增长。这种利好的拉动,必将促进中国经济继续向好,为建筑业的再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三是投资拉动。(1)投资力度大。全国1~7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95392亿元,同比增长32.9%,比上年周期加快了5.6个百分点。一产投资增长最快,达62.5%,这说明今年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的投资;三产居第二位,达36.5%,主要拉动力来自交通运输业;二产居第三位,投资增速是27.8%,其中1~7月份累计施工项目308914个,同比增加70459个,其中新开项目205716个,同比增长61249个。新开工项目猛增预示着未来投资将处于高位,实际上1~7月份全国计划总投资32.59万亿,同比增长36.4%,其中新开工计划总投资8.56万亿,同比增长83.1%,这是前所未有的。施工项目资金到位情况也好于往年,1~7月份资金到位113620亿元,同比增长38.5%。(2)投资趋势好。199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2万多亿元,2003年为5.5万亿元,五年翻一番。2008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7.7万亿元,同样五年时间,2008年是2003年的三倍。截至今年6月底,投资拉动的GDP从过去的40%左右到现在的80%以上,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了极强的拉动作用。(3)信贷投放多。1~7月份全国新增贷款7.73万亿元,年初国务院安排的今年新增贷款计划是5万亿元,实际上4月底就达到5.17万亿元,4个月就把全年5万亿新增贷款计划用完了,截至7月份已经超过计划2.73万亿,专家估计全年新增贷款可达10万亿元之巨。
这些情况充分说明:消费、投资的同时发力,已成为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法宝,并为国际社会所称道。抓住了无限潜力的国内消费市场,充分发挥投资的引擎作用,是中国经济平稳回升的强大驱动力,中国经济5、6、7三个月已连续回暖攀升。有关人士指出,今年二季度GDP达7.9%,比一季度6.1%高出1.8个百分点。空前的投资力度,不仅驱动了国内经济的恢复增长,而且拉动了当前建筑业的较快发展,并且这种投资的后续效应,更是下半年和明年建筑业继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第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给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和活力。
最近,在江苏海安听了龙永图、北京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的讲座,三位专家不约而同地都讲到了我国的城市化问题,而且众口一词地认为:加快城市化进程,必然会给建筑业带来庞大空间和利好机遇。目前我国城市化率为45%,仅为世界城市化率的平均水平,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率为70%。从专家的讲座中我们深刻认识到:
首先,按照现在我国城市化平均每年增长1.3个百分点计算,从理论上讲还需要20~30年时间才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这还是在认可城市化率已经达到45%的前提下。
其次,专家们在讲话中也认为实际上45%这个数据还是有水分的。这是因为按照国家统计局口径,在某地居住满半年以上的人口就作为该地的常住人口而统计。在我国每年高达1.3亿的流动人口中,要准确地界定常住人口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因此真正的城市化率可能尚未达到45%的水平,所以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更显得任重道远。
再次,即使按专家测算的1.3亿流动人口中每年有10%能转化为常住人口,也就是按1300万人计算,仅是这部份人口每年就需要新增住房3000万平方米,这还不包括因此而必须增加的若干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这些都要依靠建筑业一步一步地去完成。
第三,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农”字头项目大有可为。
客观地说当前城乡之间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所以党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力度加大。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农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到农村的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都有数目庞大的项目等着建筑业去完成,这些“农”字头项目,专家估计总量将会达到18万亿元。例如,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报告中提及的2009年全面完成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今后三年中央财政再支持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000所县级医院和24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再例如,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要加大农村沼气建设,到2010年要让4000万农户用上沼气。要建设4700处大型的沼气项目,这可不是过去传统一家一户小沼气池,设备安装加管道敷设等都需要国家投入可观的资金,而这类项目的完成非建筑企业莫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项目多半都属于关注民生的项目,在全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中央财政、地方财政资金以及很多社会资金都会大量注入。我们有些大企业在研究市场动向时千万不要忘了这么一大块蛋糕,千万不要小瞧了“农”字头。
第四,中国经济的趋稳回升,为建筑业市场拓展提供了充要条件。
如果说上半年我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直接可以从沿海诸多省份工厂倒闭到复工、大批民工返乡创业到再返城务工看出端睨;可以从楼市的低迷、滞销到大幅反弹、踊跃购房,从股市全线飘绿到全面复苏、大幅攀升看见希望;可以从家电下乡获补贴、汽车购销有扶持看到消费拉动内需的活跃。那么进入7月之后,从国家统计局公布一系列反映经济生活的重要指标,更体现了我国经济生活进一步走上了平稳、发展的快车道。国内经济生活的企稳回升,预示着国家全年预计投资额的40%将在下半年逐步到位,基本建设将从其中再分得一块大蛋糕,特别是电力部门,将会集中接近全年的投资额,其蛋糕就更大;工厂企事业单位,由于经济平稳回升,该建的要建,该扩的要扩,该修的要修;房地产业回暖之后,目前国内出现了十大新地王,有人戏称今年是地王年,土地价格高价位运行,肯定会推动房屋产品价格的攀升。因此可以预见,下半年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必然为建筑业的发展发挥充分而必然的促进作用。
(本文作者 汪士和:原江苏省建筑工程管理局副局长,现江苏省建筑市场管理协会会长)